假苹婆概述
假苹婆(学名:Sterculia lanceolata Cav.)是锦葵科苹婆属乔木植物。幼枝被毛;叶椭圆形或披针形,先端骤尖,基部钝或近圆无毛;圆锥花序腋生,花淡红色;蓇葖果鲜红色,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;种子卵圆形黑褐色;花期4-6月。假苹婆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假苹婆在中国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和四川等地,在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老挝也有分布。常生于山野间和山谷溪旁。假苹婆喜光照耐半荫,喜温暖湿润气候,对土壤要求不高。主要繁殖方式为扦插和播种繁殖。在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中属于无危(LC)。
据《广西中草药》记载:“假苹婆可用于跌打肿痛,疮痈疔毒”。其种子富含淀粉,炒熟或煮熟可食。假苹婆枝繁叶茂,果形奇特,颜色艳丽,可孤植或列植于公园、庭园等绿地。其材质轻软,可做室内器具、装饰、家具等用材,其茎皮纤维还是绳索、麻袋和纸的制作原料。
假苹婆的形态特征
乔木,小枝幼时被毛。叶椭圆形、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9-20厘米,宽3.5-8厘米,顶端急尖,基部钝形或近圆形,上面无毛,下面几无毛,侧脉每边7-9条,弯拱,在近叶缘不明显连结;叶柄长2.5-3.5厘米。
圆锥花序腋生,长4-10厘米,密集且多分枝;花淡红色,萼片5枚,仅于基部连合,向外开展如星状,矩圆状披针形或矩圆状椭圆形,顶端钝或略有小短尖突,长4-6毫米,外面被短柔毛,边缘有缘毛;雄花的雌雄蕊柄长2-3毫米,弯曲,花药约10个;雌花的子房圆球形,被毛,花柱弯曲,柱头不明显5裂。蓇葖果鲜红色,长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5-7厘米,宽2-2.5厘米,顶端有喙,基部渐狭,密被短柔毛;种子黑褐色,椭圆状卵形,直径约1厘米。每果有种子2-4个。花期4-6月。
假苹婆的生长习性
喜钙植物,酸性土上有分布,但以石灰岩钙质土分布最为集中,生长于海拔50-400m的岩溶石山山谷、山坡、山沟阴处、疏林地、灌木丛中及密林中。
分布区为亚洲热带至南亚热带,中国属自然分布区的北缘,为热带性树种,但抗寒力较强,能耐较长期3-5℃低温及短期-4℃左右低温,耐较轻霜冻及较轻冰雪。能耐高温及长期暑热天气,喜湿润空气,也较耐干燥,在石灰岩岩溶石山悬崖、石缝等恶劣环境亦能成大树。
对光的适应性较强,幼龄期较耐荫,成龄树在山坡、谷地、悬岩等稀疏遮荫或全光照下,均能生长良好。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,自然分布多为石灰山土,在酸性土也能正常生长,要求肥力中等以上、结构较疏松的土壤。根系发达,能穿插石缝、石隙,攀附岩壁,能很好地覆盖石山、保持水土。中国广西热带岩溶石山,假苹婆常与无忧花、海南风吹楠、金丝李、苹婆、假肥牛树混生,假苹婆处乔木第2林层林冠。
假苹婆的产地分布
分布于中国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和老挝;在中国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(宁明、龙州、大新、那坡、上思、宾阳、岑溪、上林、隆林、天峨、东兰、环江、罗城、柳江和金秀等地)、云南、贵州和四川南部,为中国产苹婆属中分布最广的一种。
假苹婆的繁殖方式
主要繁殖方式为扦插和播种繁殖。
采种
选择15年生以上的生长健壮、无病虫害的母树采种。7-8月果熟,果实成熟时鲜红色,果壳微裂。用钩刀或人工上树剪下果枝,采取果实。采回果实摊放于通风处1-2天,让其自然开裂或用力压裂,剥取种子。种子忌脱水,忌日晒,应随采随播,不耐贮藏。贮藏需混以湿沙,贮藏期1个月以内。种子干粒重700-850克,新鲜种子发芽率95%以上。
育苗
播种或扦插繁殖,种子结实量大,播种繁殖为主。种子不需作任何处理即可播种,发芽时气温需在22℃以上。通常采用容器育苗,将新鲜种子直接播于育苗容器,播后约3天发芽,约1周即发芽完毕。种子属大粒种子,育苗容器宜大,12厘米×15厘米;播种深度宜深,播后覆土约2厘米。播后注意及时淋水和水肥要求。翌春苗高40厘米左右可出圃造林。
假苹婆的栽培技术
选择石山山坡下部、谷地、稀疏林地、溪边、路旁栽培。宜春季或雨季移栽,栽培管理较粗放,采用容器苗,小穴整地,春季造林,造林成活率能达到85%以上。栽植后连续抚育3年,铲除栽植穴周边杂草,砍除藤刺。
假苹婆的主要价值
药用:据《广西中草药》记载:“假苹婆可用于跌打肿痛,疮痈疔毒”。
观赏:树冠浑圆,枝叶茂密,生性强健,适应性强,是石山绿化、城市郊区生态风景林的好树种,亦可作为城市园林风景树和绿荫树加以利用。
经济:茎皮纤维可作麻袋的原料,也可造纸、人造棉、编制绳等用;种子富含淀粉、脂肪,种仁含油脂22. 5%,可炒熟或煮熟供食用,也可榨油;材质中等,宜做农具等短小径用材。
COPYRIGHT (©) 2018 zhiwuba.com
本站发布的文字、图片及素材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参考和学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切勿作商业用途。
如果侵害了您的正常权益,请发邮件至93715358$qq.com($换成@)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